读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有感
  • 发布人:qzjy
  • 时间:2011-11-06
  • 点击:8649
  • 来源:[db:来源]

  说起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网络上,书架上,处处可见它的影踪。由于大家都对这书有很高的评价,出于好奇,我也买了来看,一本看下去,便深深被吸引了。书共有7本。作者叫当年明月: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,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。“我写的是正史”,作者当年明月很强调这一点。这读起来像文学小说的著作确确实实是正史。在写作上,作者用老道、通俗、幽默的手法,为我们展开了明朝三百多年轰轰烈烈的历史画卷。真的让我体会到“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”。
在我们谈普及文化知识,宣扬中国传统文化,提高国民素质等这些大道理的时候,我们是多么希望国民都努力来读读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多记住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,多感受历代风流人物的精神,可是到最后还是《三国志》比不上《三国演义》。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是正史,但是它并不让人感到枯燥,作者强调写史即写人,写人即写心,让我们的心灵能够与历史呼应,为之震撼,为之伤感,为之大笑,为之遗憾。记得在看东林党与魏忠贤的斗争时,我为东林党人而流泪了,为哪位不求钱财、不求富贵,一心只为天下除害的杨涟而慨叹,对犯尽天下大罪的魏忠贤而愤怒。
  我本身并非历史科班,但却也担任这历史这门课的任课老师。在教历史的过程中,我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,历史文化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,可是,历史书却不多人喜欢,学生也不太喜欢学历史,该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呢?语言艺术的魅力应该是一个重点吧。从语言上来讲,当年明月通俗幽默的语言让我们读史读得很轻松。著名学者毛佩琦评价这书时说:“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。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,其实并不轻松;大家轻松地读历史,希望真的很轻松。”还有历史事实本身。人类历史的主角应该是人类本身,以人为中心来表演来叙述也不为过。现在的教科书往往注重的是制度、政策、事件。学习起来枯燥无味。在教学中只能较多地依靠教师丰富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,满足学生的需求。如果我们也能像当年明月这样,通俗易懂、幽默诙谐的语言来给学生讲历史,想必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应该会大大的增加。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注重描述明朝政治的明争暗斗。君与臣、臣与臣,御者之术,谋士之略让人看得惊心动魄,深有感触。作者当年明月还特喜欢给那些人进行排名比较,而且还按其能力、工作表现等分类排行,非常有趣。应该说,明朝官场的黑暗是封建专制下的产物,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。在今天的民主社会中,厚黑学也仍是显学,官场也不见得是净土。贪污腐败都是一样的。对那些新入门的公务员,国家出台了新政策,要公布个人财产,应该有一定作用吧。不过掌权之人不弄权,有钱之人不花钱,是难以让人相信的,始终名利私欲是人天性的追求。如果真正能做到居其位,谋其职就已不错吧。想到张居正,虽然真的觉得他手段太狠,不过,一想到他真心一展抱负,为国为民,我就觉得为官者就是该有这种政治觉悟,我们民主社会中的政治家们是要好好学习一下。因为现在不少政治家们一心希望当好杰出的官僚。山西矿难年年有,月月有,为什么止不住?领导就只管说会加大监管力度,是钱蒙住了眼,还是眼看不到血流?
  八股与高考,哪个难过?答案是:八股。人才是怎样炼成的?在我看了有关明朝八股的事情之后,我就觉得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实在太折腾人了。
  比起高考要考的九个科目的内容,明朝的八股考试内容就不算多了,只考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四书五经,一般只要写好500字的文章就可以了。但想要脱颖而出,只有一个字形容:“难”。八股分为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起股、出题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、收结几个部分。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,这几股必须用排比对偶。考试只能按这固定模式、按圣人朱熹的想法去写。而老师为了出考题,在四书五经每个字句考过以后,甚至只能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来出题。所以八股为明朝培养了很多死读书的无用之人。折磨!像张居正这种14岁便中秀才,15岁中举人,42岁入内阁,47岁成为内阁首辅,能一展抱负的能人、高人并不多见。回到我们现在的高考,扩招造成了大学生的泛滥,真材实料实在不敢恭维,就业难不是难理解的社会问题。
  2001年当我们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,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少年文盲的任务的时候,世界也为我们感到震撼。为了更好培养人才,我们宣布搞素质教育,为了高考更合理更公平,我们进行高考改革。然而,高考还是高考,应试教育的弊端仍克服不了,虽然不至于像八股考试那么害人害社会。学生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,很少有机会尝试学以致用,学会生活只是空谈。素质教育要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,但又很少能够配备足够资源让学生掌握技能。
在《明朝哪些事儿》的结局中,作者以徐霞客的故事做了终结。徐霞客祖上因受八股之害,祖训说了,子孙不能参加科举考试。徐霞客从小就爱到处游玩,长大更是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,走遍了山川河流,留下了《徐霞客游记》。作者没有说明这个结局的含义。但我想,其实就是那么回事。人生不是非得走固定的路线才能走出风采,人也不是非得是安分守己读书就能成才,有追求,有实现理想的决心,才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关键。不能只期望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,是我们要明确自己到底要做什么。如同当年明月一样,并不是科班出身的他,因为兴趣,再累再辛苦,还是坚持写作,写出了这畅销全国的历史著作——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。